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何成学 张弓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内部要继续改革,对外进一步开放。”“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再次提出并阐述了这个问题。后来,邓小平这次会谈讲话的主要内容,被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题,选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奠基开局的历史性作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一、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回答
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着重从10个方面作了系统的回答。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邓小平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回答。邓小平认为,20世纪80年代,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历史任务。而“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为此,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这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强调“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
要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照抄别国经验模式,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定不能成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一蹴而就。邓小平指出,我们第一个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个目标是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个目标是在21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用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来实现这个目标”。他指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他同时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我国的国情也不可能搞平均主义,所以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
必须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强调,“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这样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的设想是以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三个目标来进行。
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发展,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