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国 造福桑梓(侨界传真) ——三位归国华侨的奋斗故事
曾有侨胞说:“出了国以后,才知道乡情有多深。”或许正是这一切身感受,造就了“侨”这一特殊群体。在海外心系祖国,回国后造福桑梓,他们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爱得深沉,在奋斗中书写了精彩人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他们也不例外。困难与挑战面前,他们迎难而上,以自己所学所长,响应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今天聚焦的几位侨界人物,是广大归侨的小小缩影。
——编 者
吴向未和医疗队驰援武汉
没有惊天动地 只有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 孙立极
作为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医生,2020年吴向未(图③)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
去年2月4日,他所在的医疗团队从石河子驰援武汉,是援鄂医疗队中最远的一支。一个多月时间,吴向未作为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临时党委副书记、心理干预组组长,每天穿行在病区、会场和后勤保障区,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嗓子经常说不出话。
回想那段日子,吴向未觉得其实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都是一点一滴的普通生活:在冰雪交加的2月,脱下防护服,鞋套竟倒出了汗水;有天暴雪压塌了他们工作的帐篷,CT还在出报告,一位同志用手把帐篷顶了起来,大家继续工作;一位年轻护士工作时晕倒了,清醒后第一句话却是“我还没交班呢,怎么就出来了”……
这些经历让吴向未终生难忘,深深体会到“医者仁心”沉甸甸的内涵。从武汉回来,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院长,他给学生们上了很多思想政治课,讲武汉故事,告诉他们“医生就是要治病救人。学医者更要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尊敬自己这份职业”。
吴向未发现这场疫情改变的不只是他的心态。有一次他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突然介绍,有位家长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家长们听到后,一起向他鼓掌。吴向未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感觉自己受到了英雄般的对待。前段时间,援鄂医疗队在医院大厅拍短视频,围了很多病人和家属,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让吴向未很感动,“那一刻我充分感受到社会对医生的尊敬”。这场疫情更让他感慨万千:“有哪个国家能把疫情迅速控制得这么好?!又有哪个国家的人民这么自觉配合?!”
1973年出生的吴向未在安徽长大,1991年考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2005年他赴美国留学,表现优异,获得美国医学会青年学者奖等多个奖项。5年后,吴向未放弃了很多难得的机会,决定回国、回到新疆、回到母校。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有在新疆,才能发挥我的长处。”吴向未说。如今,吴向未不但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领域取得成绩,他和团队还探索出一套治疗包虫病的新方法,成果已在全国推广。
经历了2020特别的一年,吴向未说自己除了当好医生、做好医院管理工作外,还要把更多时间放在教书育人上。“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服务地方老百姓。医学教育做好了,功在千秋。”
黄亚欣用大数据串起乡村衣食住行
“一户一码”助力乡村振兴
孙立极 崔 妍
2020年12月,黄亚欣(图①)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领奖时,他感慨良多。
28年前,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他领取的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黄亚欣30岁不到,出国十年再回国,他已从研究生物基因转向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时,他还不到40岁。2015年,他受当地政府之邀,走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县市,创办贵州领略农产品大数据有限公司(简称“领略”),应用大数据精准扶贫。明知这条路如山路般险峻,黄亚欣说,州政府的盛情难却,“广大农村确实需要我”。
“领略”以“一户一码”的形式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