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妫水两岸的“自然文学”
浅黛的《流年情深》散文集,心眷流年,梦有文韵。摆一叶“慢生活”到彼岸,渡一片“柔时光”到远方。
《岁月里的草药香》一文,作者偏偏喜欢中草药味,“常常倚着门,痴痴地看她熬药......始终记得那些光阴和那缕药香。”现代科学研究,中药含有许多活性成分,空气中弥漫的草药味,常常嗅之,可以防病,这如同酿醋的院落,在酿醋坊间的工作人员不易患感冒。“而今的草药,大多是些草药颗粒或熬好的汤水,被封装在透明的袋子里。曾经那种用古旧草纸或麻纸包裹着的精致光阴,早已寻不见了。”是的,用塑料袋、塑料瓶装液体物,有毒素,散漫出的“微塑料”,肉眼是看不见的。用古旧草纸或麻纸包裹着不仅仅是中草药,更是一种简朴而健康的传统生活。
《故乡茶菊》一文,详尽地描述了盛开的茶菊,以及采菊、晒菊、品菊的过程。作者持淡定之心,有文雅之风;沐破晓之阳,品家乡之韵。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用文字写书妫水两岸的“自然文学”。
我以为,自然文学将是未来文学创新的重要一环,在此赘述几笔。写远古的《山海经》有自然地理。徐霞客凭一已之力,用40年的时间,踏访无数山峦河流,《天台山游记》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写于400多年前的5月19日,这一天成为现在的“中国旅游日”。
徐刚是中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在北京通州张家湾置农舍,院外就是运河,蛙鸣鸟语,与他相伴,写出了《守望家园》。我少年时代读过徐刚早期的《雨后》散文集,清新自然,明白晓畅的文风,影响了我后来的系列环境保护作品。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离世之前的书包里,装着梭罗的《瓦尔登湖》。
近年,生态文学代表作家有李青松等人。前些年,《绿叶》杂志社老编辑冷彬先生,邀请我写书评《从征服自然到学习自然——评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作品(万物笔记)》(载《绿叶》2018年7期)。有兴趣者,可读一读《万物笔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品以外,还有国外的自然文学。两百多年来的生态危机,造就了一批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的文学呐喊,有10部生态文学作品引起了关注:①《弗兰肯斯坦》(1818),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②《瓦尔登湖》(1854),梭罗代表作。③《沙乡年鉴》(1949),利奥波德的自然随笔。④《鹿之民》(1952),加拿大法利·莫厄特的长篇纪实。⑤《天根》(1956)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的生态小说。⑥《寂静的春天》(1962),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有争议的作品。⑦《沙漠独居者》(1968),爱德华·艾比散文集。⑧《有意破坏帮》(1975),在导致生态灾难的格兰峡谷大坝建成13年后,小说向以修建巨型水坝为代表的、违反自然规律的征服自然行为,发起了“生态性有意破坏”的批判。环保组织“地球优先!”,就是在这部小说的直接影响下成立的。⑨《死刑台》(1986),俄罗斯生态文学家艾特玛托夫的长篇小说,批判了人类毫无生态伦理的暴行。⑩《“羚羊”与“秧鸡”》(2003),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生态预警小说。讲述的是癌细胞在未来突然开始致命性的扩散,科技畸形发展带来巨大灾难。告诉人类,“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缘故,我们必须改变现代生活方式。”言归正传,看看《流年情深》的自然生活方式。
二、妫水两岸的“时尚简约”
“夏日,最适合呆在故乡。在青草葳蕤的院落品茶,天空湛蓝,云朵从头顶飘过。或者把自己丢进一把寂寞的老藤椅中,在烟熏黄的旧书本里,风雅地度过一个清晨或午后。也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听鸟儿唱着农事,看夕阳沉入山岭,炊烟在灰色瓦楞间渐渐弥散。若是能遇到一个与自己个性修为都相近的人,在温暖的阳光中讨论风涛,那更是再好不过事了”。——摘自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