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官网挂出的教师拟录用名单引发民众热议。名单中的186人,有162名硕士、4名博士,有的毕业于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2月22日,谈及当下名校硕博士毕业生竞争中小学教师岗位的现象,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祝怀新表示还需“冷思考”。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高素质、专业化是终极目标。(2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特别是沿海较发达的一线城市,中小学新教师入职门槛日趋提高,新进教师中出现名校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古语云,“名师出高徒”。吸引名校硕博生等优秀人才到中小学校任教,让优秀人才培养更优秀的未来人才,这本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岗虽然“吃香”,并非所有硕博生等高学历的优秀人才都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位。
众所周知,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既要有扎实的任教学科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教育专业素质,更要有强烈的爱心、耐心和良好的品格与道德修养。优秀师资是优秀人才,但优秀人才却不一定是优秀师资。比如数学大师陈景润,在校时表现突出,但被分配到中学任教时却不被认可。因此,毕业于名校的硕博生并不等于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存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如在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不仅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留不住优秀师资人才更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和破解教育发展瓶颈的现实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时,还需强化顶层设计,注重优质资源的科学合理配备。
当然,作为名校硕博生等求职者,理应充分考量自身的学科知识优势和专业水平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而相关部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方面,更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力资源配备和科学分流管理,避免人力资源的错配或浪费,真正将优秀人才选配到合适的岗位,推动形成事得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文/唐亦瑭)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