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球的中华儿女纷纷送上祝福。作为50年代出生的人,迁居瑞典的华人宗金波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2019年宗金波65岁时,还作为瑞典华人华侨代表出席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在天安门亲眼目睹了国庆大阅兵,并参加了现场联欢的庆祝活动。这些,成为他一生难得的经历和记忆。
宗金波参过军,当过医生。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他在中国打拼,创办了自己的中医诊所和医院;后20年,他出国打拼,致力于推广中国中医药在北欧落地开花。如今,在宗金波和大批瑞典中医工作者努力下成立的瑞典中华中医药学会,已成为传播中医文化、激励瑞典中医界人士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力量。
只身闯荡瑞典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宗金波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一头扎进医院向“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迈进,而是过起了“半下海”式的生活:医院正常上班之余,他还为街道开办的诊所服务。在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这种做法。更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是在1993年,他拿出全部积蓄,投资创办了一家正式的特色私人医院——天津枫叶正红门诊(医院)。很快,这家医院就成了当时颇受中老年患者欢迎的老人医院。
5年后,事业发展达到顶峰的宗金波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瑞典去发展中医!宗金波带上全部家当只身奔赴瑞典,开始了异国行医生涯。“我当时想,只要努力和付出,肯定能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宗金波回忆说,当年瑞典的发展程度比较高,也有医疗保障,但是这个国家相对比较保守,他们对其他国家的医学,尤其是中国医学知之甚少。中医要在瑞典立足,困难重重。一个曾经的医院院长、中医专家,在瑞典每天面对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诊所和寥寥无几、将信将疑的几个患者,实在感到沮丧。“当时看一个病人要做一个多小时的解释工作,真的是难啊!不过我没有灰心,我们要走出去。”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宗金波没有放弃。他经常到一些疾病中心、健康大会去开讲座,到人多的地区发广告,开办中医教学和培训班。几年间,他走过了瑞典的大城市和小乡村,让更多当地民众亲眼见证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上的效果。宗金波的诊所从瑞典南部十几平方的狭隘诊室开始,经过几年不懈奋斗,2005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建起了“北欧第一家中医院”。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员也出席了开诊典礼。从此,中药能摆在医院的大厅里公开销售了,病人也逐渐增加。经过两年运营,2007年8月1日,宗金波成立了瑞典中国中医药集团,集中医院、教学、中药公司、中医药研究于一体,闯出了一条中国医药在海外发展的路子。
他的信心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从南部小城隆德12平方米的小诊所起步,短短几年间宗金波便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北欧首家中医医院——百强中医院。
图说:宗金波在瑞典为当地民众看诊
中医药的神奇力量让瑞典人折服
瑞典是全民公费医疗的国家,又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来中医院看病的人大多都经过多次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甚或无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一位因车祸造成颈椎甩鞭性损伤多年的患者,颈部完全不能动,已经坐了3年轮椅,每天靠吃32片强力止痛药维持,因为承受不了痛苦折磨曾多次轻生未遂。在朋友的介绍下,她从300公里以外的城市赶来医治,宗金波带着他的团队采用针灸、按摩和服用中药方法,经过3周的治疗,病人病情极大缓解。出院时,她甚至能自己开车回家。她他回到家乡,人们都惊呆了,瑞典记者也闻讯赶来,采写了《神奇的中国针灸》长篇报道,轰动周边几个城市。
“我们治愈的各种疑难病患者不计其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中国医生在欧洲人心中的位置。”宗金波说,这样的神奇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现在,中医药在瑞典、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处于升温的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现在仅在瑞典的中医诊所,斯德哥尔摩就有百家以上,其他小城市数量更多。中医已经被国外的百姓认为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手段了。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