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为空谈。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固然是一神圣而伟大事业,但必须从基础上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脚踏实地,集腋成裘。
比如,在定县时,他用灯笼的方式让大家学习节气。在定县试验中,晏阳初他们为让平民接受农谚和节气歌谣,将其写在晚上的用以照明的灯笼上,趁着大伙儿乘凉的时候进行讲解。《晏阳初》一书中这样描述:
白日里到田间地头与他们拉家常的那群城里“先生”,在夜幕里,他们每人手提一盏灯笼,和白日一样的一身长袍,满脸微笑,从村口缓缓地向乡亲们走来。
他们的灯笼很特别,上面画的不是花鸟楼阁,而是写着农谚和节气歌谣。
一路上,他们会停下来,问乘凉的村民:
“老乡,你们认识灯笼上的字么?”
“老乡,这上面是农谚,说的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哦……”
“老乡,你们知道这农谚的意思吗?”
“不知道呢……”
“它说的是播种的事呢,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三个节气。‘白露’呢,通常在每年的9月7、8、9日交节;‘秋分’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23、24日交节;‘寒露’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8、9日交节。‘白露早’的意思是说,9月上旬种小麦呢,时间就太早了些,而到了‘寒露’节气,也就是10月上旬那个时候,播种小麦又太晚了,而只有在‘秋分’这个节气,也就是9月下旬的时候,播种小麦,才是正好的时候……也就是说,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抓紧时间来种小麦了……”(此处月份指旧历)
(五)示范带动,以点促面——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来学习
晏阳初所谓的表证,就是“榜样”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说话,就是抓点示范。晏阳初在乡村建设中,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定县实验,以县为单位,进行全国化的社会大试验。后来,又将这种方法推广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深入民间。
定县实验中,生计教育的成效如何,关系到农民投入乡村改造的热情,关系改造运动的成败。如何推行生计教育,在当时的中外教育史上又无前例可循。采用传统的学校式的正规教育方法更是不可行的。于是,他们创造了表证农家的方法:挑选平民学校成绩好并热心农业技术改革的农户,作为表征专家。以此作为当地农业推广的中心与农业经济建设的枢纽,通过他们实地操作、实际成果与现身说法,向其他农民做表演示范。这样就把课堂搬到了农田、变书本教学为实干学习。
要想让农民改变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必须得有让他们信服的成绩,农民很实际,光靠嘴说,是没有人会相信的。《晏阳初》描写了这样一个事例:
见农民棉花产量低,生计教育部主任冯锐和村子里颇有见识的老人谈起这个话题,他小心地问:“老人家,您每年的棉花产量这样低,为什么不考虑换一下种子呢?”
老人很诧异地看着冯锐,好像他的问题很奇怪一样:“什么新品种?村子里世世代代都这样种棉花,收成都不错的,我种了几十年的棉花,产量都差不多,棉花的收成就这样了,人啊,不可心太厚了,小心土地爷报应的……”
意思很明显: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先生,读书也许可以,种庄稼嘛,还得向我请教呢!
“选一个新的品种,产量说不定会好些的。”冯锐提议道。
老人抽了一口旱烟,慢条斯
责任编辑:侯淑丽 |